龙笛凤箫 经典呈现

——曾明笛箫专场音乐会观后

发布者:王丞发布时间:2020-01-23浏览次数:3356


“龙笛凤箫--经典呈现”《曾明笛箫演奏会》于2020112在江苏大剧院音乐厅成功举办。本场音乐会为江苏大剧院周末音乐会系列演出的首场,旨在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给广大听众带来高品质的音乐享受。

本场音乐会由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曾明教授应邀领衔主演,特邀青年钢琴演奏家陈霄、李枫以及歌唱家王健,青年古琴演奏家郭思淼,青年古筝演奏家刘佳,笙演奏家潘中琦,昆曲艺术家孔爱萍老师同台友情出演。音乐会导聆由文学家、古琴演奏家郭平教授担任。

两小时的演出,音乐厅座无虚席,乐声、掌声为冬季的高雅艺术空间充满了融融春意。所有人流连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回味不已,乐而忘返,令人不禁感叹:经典的作品、毫无噱头的高妙演奏,在今天的乐坛真是难得听到了。

曾明教授的笛箫之音多年来已闻名海内外。其修养丰博,功力深厚。演奏风格清新、热情而又古雅、深邃。近五十年的笛艺生涯,足迹遍布世界各洲,将多元音乐融会贯通,形成其独特艺术风格。在这场音乐会上,他表演了十一首笛箫作品,加上在热情的观众经久不熄的掌声中加演的一曲,共十二首作品。这十二首作品中既有传统古曲,也有新创佳作,既有清吹大曲,又有与古琴、昆曲合作的经典之作。

开场曲《牧民新歌》嘹亮旷远,使得富丽堂皇的音乐厅立时变成了澄澈的蓝天和宽广的草原。《妆台秋思》则表达了王昭君身在大漠思乡恋家的情感。乐曲低回沉郁、愁肠百结。曾教授的演奏因为融入了历史情怀以及大自然的壮美,技艺含蓄深沉,让此曲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使优美臻至崇高的境界。《情思》虽然并无确定的音乐形象,理解上可以人听人殊,或爱情或亲情或友情,它表达的是人间最美的“情”字。它是抽象的,也是无限的。它让每个听众都在聆曲的片刻进入自己的生命体验和情感追忆之中。


《良宵引》是琴箫合奏。原本是一首著名的古琴曲,表达的是清风朗月之夜,友人们契阔叙谈共度良宵的怡然情形。曾教授特邀了青年古琴家郭思淼合作。琴箫合奏是中国民乐的“绝配”,琴声沉静松阔古雅如松,箫音曼妙柔美婉转如风,相依互赏,正如古语所言“相赏有松石间意”,将这两种传统中国器乐的美展现得醉人心魄。

 此后,曾教授特邀了歌唱家王健为听众献唱了意大利名曲《我的太阳》和赵季平作曲的《关睢》。虽然同是意大利美声唱法,前者浓烈似酒,后者如涓涓细流,歌唱家精彩的演绎响彻音乐大厅。


上半场最后一曲是笛曲中的著名经典的《鹧鸪飞》。此曲经由竹笛大师赵松庭先生改编,曲意高古,意境深雅,技艺、表现力极为丰富。对于任何一位演奏家来说演奏此曲都是一次考验。曾明教授以不用任何乐器伴奏的方式清吹此曲,潇洒而又醇厚,轻盈而又隽逸。百转千回,妙不可言。特邀主持郭平教授在导聆中说此曲颇有宋代大词人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的意蕴,应该比较符合曾先生笛声所传达的境界。

下半场首曲,是曾明教授自己创作的《心曲之三》,这是他去蒙藏高原获得的灵感。崇山峻岭,极目四野,被大自然震撼的内心有无数的话语,却又有无法言传的体验。曾教授以笛、箫两种乐器来叙说心声,别具特色的背后,暗合了心物交流的浩茫之状。如果说其他经典乐曲是曾教授“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话,此曲则是他心境的直接流露了,以炉火纯青之技艺说自我生新的感动,这完全符合艺术的真谛。

紧接着的是一曲广东音乐改编的笛曲《双声恨》,广东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华美浓郁,别具风致。以如此热情炽烈的方式传达深重的情感,笛声真挚而缠绵,幽怨之中包含热切的希望。将一种共同的人间情结表达得感人至深。

曾明先生曾经数十年担任江苏省昆剧院的首席笛师。昆笛在昆曲表演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引领地位。昆曲的格律、声腔、音韵等均有严格的规范,因此当好昆曲笛师绝非易事。这场专场音乐会中,他与著名昆曲艺术家孔爱萍合作了经典名剧《牡丹亭》中的选曲。经典的唱腔在笛声和歌唱之中交相辉映,跨越了时空倾诉而出,沁人心脾,让听众在享受昆曲唱腔神韵的同时又领略了曾明先生笛声的另一番风采。


《燕归来》是当代著名笛家王次恒先生根据宋代晏殊的《浣溪纱》词意而作的曲子。词为旧经典,曲为新创作。曾明先生的演绎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曲情曲意演绎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统的确是今人取之不尽的艺术之源。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笛子大师俞逊发先生发明了长不过几厘米粗不过几毫米的口笛,之后作曲家白诚仁为之创作了这首口笛曲《苗岭的早晨》。该曲一经演奏,立刻享誉海内外。在曾明先生的吹奏下,音乐大厅立时仿佛变成阳光遍洒百鸟齐鸣的花海群山,云贵美景尽收眼底。音乐形象之鲜明,驾驭能力之高超,令人称奇。

音乐会演奏的最后一曲,是竹笛大师赵松庭先生根据婺剧音乐改编的《三五七》。曾明先生选择此曲并仅用一把笙伴奏来压轴,真可谓艺高人胆大:乐曲表现得质朴又华彩,粗狂并精妙,酣畅淋漓,气贯长虹,一气呵成,干净利索!赢得掌声经久不息。

整场音乐会,集中地展现了中国民乐之笛箫的经典作品,内容风格丰富多样,曾明先生在短暂的时间里带领听众游历了中国竹笛的精华史。全场掌声如潮,听众如痴如醉。在听众热烈的掌声中,曾明先生又加奏了一曲《春到湘江》片段来答谢对热心听众的谢忱。

音乐会结束后,许多听众在微信中发表听后感,表达他们对这场纯正、高雅音乐会的赞赏之情。前来聆听这场音乐会的有许多专家和学者,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感慨。


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汪人元先生在感言中写道:“这是一场江苏近年来少见的高质量音乐会。曾明先生以臻于完善的精湛演奏,将梆笛、曲笛、低音笛、昆笛、口笛、箫的诸多不同风格乐曲于斑斓的色彩中却传递出了统一、纯净的美感,更以人、器合一,物、我相融的状态,使他的演奏达到很高的品格,使人从笛箫那富于生命质感的音响中感受到了他心灵中充盈而深沉情感的流淌。我们应该以江苏有这样的音乐家而深以为幸、深为自豪!”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终身贡献奖获得者裴德义先生发文《听曾明笛箫演奏会有感》:“新年伊始,我有幸在江苏大剧院音乐厅聆听了著名笛箫艺术家、教育家曾明先生的笛箫专场演奏会,让我一直沉浸在龙笛凤箫的经典之声中,更是一个美好的艺术享受!听完音乐会后,我久久不能平静,越发对曾先生表示敬佩!首先,敬佩他完美的演奏技术,他无论在气息控制和技法的运用上,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例如在《鹧鸪飞》一曲中的快板部分他很轻松的一口气呵成,演奏的非常流畅而且每个音都清楚。他对每个曲目在音乐处理方面,对待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都应用独到,恰到好处,完整的塑造了乐曲所赋予的形象和情感。其二,曾先生演奏的乐曲在地域上和时间上跨度大,把每个乐曲都演奏的出神入化,充分说明了曾先生的音乐修养和艺术造诣的深厚。例如《双声恨》一曲,曾先生演奏的味道纯正,以气息和指法的巧妙结合,把广东音乐体现得入木三分,就好像他出身于广东音乐世家。最后一点我要说的是,走遍全国,应该说曾先生在昆笛方面更是独领风骚!他多年担任江苏省昆剧院首席笛师,积累了丰厚的经验,从实践到理论上都有深厚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我曾听他演奏的数十首昆笛专辑,笛箫艺术境界超凡脱俗,一笛清吹昆曲,如此引人入胜,令我惊叹不已并为之振奋!曾明先生是当今我国音乐界杰出的人才,他的笛箫之声动人心弦,震撼人心。同时他经常在国内外一流大学讲学和世界音乐节巡演,把优秀的中华音乐推向世界,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愿曾明先生继续努力,为祖国的民族音乐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曾明先生老师辈的一位音乐家给曾明先生发来微信,他说:“昨天演出完看你累了,没有打扰你。演出非常成功,令人感动,在华喧嚣的都市,尚有这么一处净土,上演着传统的经典,高雅又深邃。你和你的搭档们那么认真那么投入,真是难能可贵!曾教授深厚的演奏功力和不凡的文化底蕴,使得每一首乐曲都显得格外深刻和动听,台下的掌声便是最佳的证明。乐曲安排也是别具匠心,那么传统的中国经典,插入了西洋美声,一点儿也不显得突兀,倒像是一道西式的餐后甜点,爽口得很呢!演员也都不错,真是人以类聚,一个个颇有造诣和功力,却一点也不张扬和卖弄,很诚实地诠释了质本洁来还洁去的音乐本质,这也是十分难得的。主持人虽不是职业主持人,但台风幽默风趣、才华横溢、学问深厚又深入浅出。与曾教授合作得很默契相宜、相得益彰……总之,可圈可点之处甚多。”

文化学者凡云在音乐后说到“音乐会听过不少,但这样扣人心神的还是第一次。没有想到曾明先生的笛箫之声能有如此令人神往的魔力。特别是清吹《鹧鸪飞》将人带入了一个纯净空灵的广博空间,蕴含著深刻的中国传统哲学观。昆曲由昆笛清吹《绕池游》再引出孔爱萍老师的演唱《皂罗袍》精妙的传递出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心曲之三》宽广而神秘的音乐语汇令人遐想连篇,心旷神怡。乐曲传递出深厚的人文情怀。

来自浙江的观众在现场说到:“整场音乐会充满了温度与诗意,让在场的每个人,怀揣着微笑而温暖的感动,感受时间的缓缓流逝,享受一种久违的清悦。这种音乐带给我们的真切和感动,在记忆中化为永恒,久久萦绕在心间,伴随着我们诗意地行走在这个世界。美好,好许就是音乐的力量。”

虽然这场音乐会之前各方并未做广泛的宣介,但“酒香不怕巷子深”,还是引起了各方的注意和重视。加拿大安大略省万锦市议员、万锦市经济文化发展委员会主任何胡景一行正在南京进行政府层面的访问,得知曾在加拿大进行过讲学和演出的曾明先生正在举办这场音乐会,在大剧院领导陪同下专程赶到江苏大剧院音乐厅与曾明会面,并现场聆听了音乐会。足见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以及曾明先生的海外影响力。

作为中国古代“八音”之一的竹质乐器,竹笛明亮豪放,如飞动的豪情;竹箫幽婉深邃,“如歌如泣,如怨如慕”。这两件吹管乐器,既擅于表现大自然辽阔无垠的情形,又能够表达人内心的悲欢。相对而言,龙笛宽敞明媚,更长于表现阳光遍洒春风拂面以及人内心欢畅的阳刚之美,凤箫则更擅长表现雾罩湖山秋意寥落以及人内心深沉婉约的优柔之美。因为是吹气所得,比之于其他乐器,更有一种生命呼吸的感觉和飞动自由的意味。这两种乐器在中国古代最早被诗文专门记叙,汉代王褒有《洞箫赋》,其后的马融则有《长笛赋》,这两篇闳约深美之文将笛箫的境界提到了非常高的人文境界,对三国魏晋南北朝的抒情赋产生极大的影响,也对音乐的美之于人的情感意义产生了极重要的启示作用。可以说,这一取材于大自然的乐器承载了究天人之际的不凡功能。而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笛箫既广泛地伴随了寻常劳动者的心愿,牧童野唱,村夫叹慨,与万众共在;也伴随了昆曲这类高雅的吟咏和歌唱。可谓凡圣并举雅俗共赏。

这场音乐会之圆满成功好评如潮。也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传统艺术生生不已的持久的生命力与魅力。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这场音乐会将会产生更有意义更深远的影响。


2020117日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宣